

养生之道,养心为上;养心之道,禅修为宜。如果你厌倦了尘世里的纷繁复杂,想找个地方修炼身心,普陀山的各大寺院和朱家尖的佛学 院,可以让你放慢脚步,学习用“禅”的境界来为人处世。你可加入到讲经说法、坐禅礼佛、修身养性等活动中,让身心休个长假。

普陀山禅修
禅修是佛门修行术语,意为通过一定的方法,使心灵得到净化,从而去发现宇宙人生的真谛,提升生命的层次,追求解脱、自在与幸福。海天佛国普陀山推出了以“禅修、静心、休闲、减压”为主要元素的禅修体验项目,游客可通过寺院生活体验、佛寺规制修学等方式,坐禅、听经、食素、瑜伽,与高僧交谈,了解禅宗知识,舒展身心,在山水间体验 “心灵旅行”。普陀山的第四大寺——宝陀讲寺以讲经弘法为主,采用歇山式风格的普门大讲 堂,宽敞明亮,其建筑面积6695平方米,总高24.7米,常设讲经法席,可同时容纳600人听经弘法。寺中开展了常态化的弘法讲经活动,不定期会邀请知名大师举办佛学专题讲座,内容涵盖博大的佛教、佛法知识,以及佛教与现实生活和人生生命的关系,聆听之后受益匪浅。
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-朱家尖佛学院
进入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大门,一片唐风佛教建筑群展现在我们面前。佛学院以“讲寺”为中轴,基本对称有序地散布着佛殿、塔楼、僧院、讲堂,衬以芳草绿树,既严谨宏大,却又不失精巧自然。两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驻守着普陀讲堂,大雄宝殿是佛学院的中心。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的前身为浙江省普陀山佛学院,于1988年成立,现在已发展成为兼具佛学生培养、中国佛教宗派研究、国际佛教文化交流等功能的综合性佛学院。参学会馆则是后来修建而成,方便前来佛学院或者普陀山进香、参禅学佛的游人或者僧人落脚入住,也可品尝特色佛门素斋。
地址:普陀区朱家尖街道香莲路
门票:免费
电话:0580-6035364


逸禅心舍
逸禅心舍是专为禅修体验建立的。走进心舍,宁静感油然而生,地面和墙面由青砖铺就,其间摆设一些古雅桌椅供香客品茶休憩,中央的圆形台面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佛教用品,心舍还建有供禅修人士静修的禅堂。 心舍推出了四天三晚的禅修体验项目,设有早课、步行禅、抄心经、禅坐、绕塔、荷灯祈福等环节。还有半日禅修项目,以家庭养生、佛教心理学、茶道等课程为主,让禅修平民化。
地址:普陀区东港东塘线下行近莲花岛
电话:0580-3817117
如易阁 (普陀山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)
普陀山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——如易阁同修旅社坐落于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——普陀山,是普陀山上唯一一家以佛教禅境儒释道相融合的文化主题旅社。同修旅社背依普陀奇景西天景区,右邻普陀金融一条街,左拥普陀第一大寺——普济禅寺,地理位置极为优越。
旅社内设主题客房九十间(套),并设有佛禅大厅、素斋馆、养生自助餐厅、多功能厅、露天茶吧等,浓厚的佛禅意境与典雅庄重的设计融于一体,充分凸显出“禅意只为有心人”的深意。一居一室,命名、摆设皆有深意。寻常的生活起居,在这里都是禅事。
珠盘斋是餐厅的名字。三爿珠帘从二楼垂到一楼,珠帘前,有香氤氲。珠帘象征西方三圣,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人知道它更深的寓意:如珠走盘,无有方所。在帘前落座,桌上的陶瓶里插着枯了的花,细看,枝间却正发着绿芽。抬头,眼前又是一境——如易津渡:满壁竹简经书,是1088卷可诵读的真经,指点迷津,哪个不是渡人车舟?这里的素斋所用之水,都取自如易阁一角的阿含古井,当然,别有深意——心如古井不生澜。客房叫“一宿觉”,取“小住一宿,觉悟本来”之意。与一般的酒店不同,这里的客房没有太师椅,而代之以榻。这榻是用来打坐的。墙
体和遮光帘都是纯白色,如无字经书。房内还备了茶道、花道及香道器具;书桌上的木盒里,是一叠竖格纸,须用软笔书写。一叶轩里,身着居士服的年轻女子正专心篆香;轩外转角,一女子端坐屏风前弹奏古琴。食善居、尚医房、不器坊等等,莫不如是。
普陀山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,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、佛教观音文化的道场。普心讲堂,是交流中心举行专题文化讲座的地方。一张张书案上,整齐地摆放着竖格麻纸。案后的坐具是一个个蒲团,一个讲座两三个小时,没有打坐功夫是坐不下来的。
